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739章 本是同根生

第739章 本是同根生(2 / 3)

“他边说话边吃黄豆。”

刘兴祚眼前一亮,将铁棍收回:

“吃黄豆,便是长公主的贴身太监,庞保。”

广德帝见牵连甚大,连忙暂停审讯。

然而消息早已传遍南京,群臣怀疑是长公主党羽在背后指使,想要谋杀皇帝,只是迷路才走到了坤宁宫。

两日之后,二十七日,李好暴死诏狱。

一时朝野哗然,纷纷猜测。

此时刚好是广德七年六月二十八日,都察院六科衙门成立的第三天,衙门牌匾上的字迹还没有完全干涸,便发生了这等大事。

于是乎,停火数十年、被压抑已久的大齐御史给事中们,突然集中爆发。

超过百名御史奋笔疾书,弹劾奏章如雪花片般飞向广德帝的御桉,堆积成了小山。

奏章呈现的内容大同小异,不过主题都是弹劾长公主刘雨霏为非作歹十恶不赦。

御史们列出了长公主的多项罪名,从不婚不嫁忤逆先皇,到扇动各兵团谋反;从逼迫柳贵妃柳如是德妃布木布泰殉葬到无故返回京师阴谋行刺皇帝·····所有罪行,加起来超过一百零八条。

此时西南叛乱尚未平定,湖广多警,一众御史言官不顾个人安危,直谏广德帝,请求大义灭亲,依律将长公主处死,以谢天下,断绝逆贼祸乱之心。

广德帝览完奏章,双手掩面,泣不成声道:

“虽说长公主十恶不赦,奈何她是朕的亲姐姐,我们姐弟情深,往年在沉阳时,长公主照顾朕的画面,历历在目,朕怎能这样对待长公主呢?”

“陛下,帝王无家事,长公主穷凶极恶,竟敢派刺客刺杀圣上,若非陛下天纵神武神灵庇佑,恐怕已遭不测,而且四川那些土司,公然打着长公主旗号造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陛下!”

李公公虽是个阉人,却也知道帝王无情的道理,他劝说广德帝,希望圣上能遵从群臣谏言,顺应民心。

广德帝长叹一声,犹豫不决道:

“御史弹劾长公主,内阁谏言诛杀刘雨霏,连你们这些太监也说要杀她,可见她这次确实该死,只是····”

“只是刘雨霏是朕唯一亲人,要杀她,得加····得从长计议。”

广德七年七月十四日,南京耆老、军民联名血书,恳请朝廷严惩长公主及其党羽,以彰正义。

广德帝迫于各方压力,终于同意对刘亦菲展开审判。

十五日,上谕刑部尚书毛文斗、蓑衣卫统帅刘兴祚:

“必须尽快审讯,此时不审,百姓或有蠢夫愚妇,以为长公主以及党羽罪孽不深,或被奸贼蛊惑!”

虽说长公主审判是由毛文斗刘兴祚负责,然而在具体量刑上,广德帝始终有着明确的计划,尤其对于是否公开审讯,刘堪力排众议,要求必须让南京军民都知道刘雨霏罪行。

公开审讯,彰显了大齐皇帝的严肃态度,除此之外,太上皇执政期间,朝令夕改,动辄屠戮官吏,让大齐陷入了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混乱动荡。

当此拨乱反正,革故鼎新之际,通过此次审讯,可向兆亿百姓宣示,广德帝对新政的坚持和执行,也是重塑齐国大国形象的机会。

审判在奉天殿举行。

广德七年七月十八日,由广德帝主审,刑部会同蓑衣卫辅审,南京耆老、士农工商,在奉天殿广场对长公主展开漫长的审判。

审讯持续道八月初二日结束,整整十四日,近百次审讯和翻供,审讯之难令人震惊,然而广德帝大义灭亲、无党无私的坚守也得到了文武百官和南京百姓肯定。

这场审讯,标志着数十年动荡即将彻底结束。

刘雨霏及其党羽全部覆灭,并将受到应有惩罚,新政将一往无前继续大踏步前进,帝国也将揭开全新篇章。

八月初三日,广德帝当众下旨,宣布废除长公主封号,将其放逐郧阳,所获党羽,全部处死。

初四日,广德帝私下召见康光绪毛文斗等人。

来人皆是刘堪心腹,君臣之间说话也没有顾忌。

康光绪劝说:“荆襄之民民风彪悍,将刘雨霏置于郧阳,恐怕不妥,而且秦建勋对朝廷态度未明,若第四兵团也彷效辽东······”

“营官林振羽可堪大用,退一步说,即便第四兵团反了,朕要平定他们,也是易如反掌,长公主病重,若让长公主死在南京,天下士人如何议论朕?”

毛文斗附和道:“吾皇千古圣君,至纯至孝,焉能为了一垂死之人,坏了圣德。”

“此事让蓑衣卫去办,护送长公主前往郧阳,朕的这位姐姐自幼吉人天相,好几次大难不死,希望这次,她能撑住·····”

毛文斗心领神会,他拜别广德帝,立即找到江流儿、李菊英,商议让长公主“撑住”的细节。

当日,广德帝携皇后再次拜见两宫太后。

“为何不放过你的姐姐啊?”

“长公主病重,儿臣听太医院的张御医说,苏州有个红毛夷传教士,颇懂医术,只是年迈,所以想着把长公主送回苏州东庄,她在那边住了三年,想必吃住都比宫中舒坦,等养好病,再回南京与母后团聚。”

最新小说: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烽火晋察冀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红楼大贪官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裂石响惊弦 舍弟吕奉先 赝品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