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659章 漳州四十九日

第659章 漳州四十九日(2 / 2)

州一带都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

其实本地这吃春饼的来历,和三百多年前,发生在漳州的这场惨烈的围城之战有着密切联系。

梦吴越先生曾听漳州友人介绍,当年由于齐军围城旷日持久共计六十九日,加之明军抢夺百姓粮食,造成漳州城中大饥,饿死无数。

尸体相藉,埋葬不及,百姓只得用草席裹尸,委弃路旁。

漳州百姓为纪念这段惨痛历史,以春饼拟作草席裹尸,以示不忘,流传至今。

每到立春,春分,春节,漳州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皆聚食春饼、春卷,遂衍为习俗。

谈迁《南游录·纪闻下:

“壬辰漳州受围,城中百姓才余一二百,第宅万间,率门户洞开。此一二百人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告人又城危急时,有士人率妻子闭户,一泣而卒,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纸絮,邻舍儿亦废箸自绝。”

谈迁,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浙江海宁人,明亡之后流落福建。

《南游录为广德年间在福建所见所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据《帝国年鉴《太祖实录及《漳州府志《明史稿等记载,广德三年,齐军主力兵团海陆并进,在攻取长泰、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地之后,击败闽浙总督陈锦于江东,遂围逼漳州。

四邻居民入城,各依所亲,以避战乱。

漳州守将杀齐使,坚守不出。

第七兵团尝试几次强攻,发现伤亡过重,遂转为围困。

“聚十三万战兵十万为明降军,砌筑八十七座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增设火炮三百八十七门,舰船一百零二艘,棋布星列,浑如铁桶,日夜敦促明贼纳降。”《帝国年鉴第二卷平闽纪要·第000074页

十月初五日,倭国朱印船三十艘至厦门外海,第七舰队羊装撤退,放倭船入九龙江,舰队封锁出海口。

初八日,倭船行抵九龙江北港,遭受两岸齐军炮兵夹击,急忙后撤至江口,又被第六舰队截击,五十艘倭船,两千余倭寇,于厦门外海全军覆灭。

漳州围城日久,外援断绝,明军搜刮百姓藏粮,不从者皆处死,城中斗米直五十金。

城中粮尽,食人炊骨,死者不计其数。

十一月初二日,极度饥饿的守军主动打开镇远门。

齐军长驱直入,占据漳州,元凶陈锦举家自焚,倭寇头目井上十一郎被擒,押送南京,等待凌迟。

城中八千明军,战死饿病而死,凡三千人,余者悉数投降大齐。

城中百姓,十余,十三万百姓锐减至五万。

历经四十九日的漳州围城,终于结束。

自此,福建归于齐国治下。

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十八记载:

“初,齐军十三万,急攻城,久未克。时,秋汛九江暴涨,齐军筑堤镇门山,激水灌城。城中食尽,人相食,枕藉死者七万。门巷海开,落落如游嘘墓,馋鼠饥乌白昼蹲几上,解围后存者才三四万人人。有土人素康慨,率妻子一恸绝,邻舍窃煮食之,见死者肠中累累皆故纸,字瑞隐然可辩,邻舍亦废箸而绝。”

最新小说: 烽火晋察冀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舍弟吕奉先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裂石响惊弦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