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617章 与古二爷的政治联姻

第617章 与古二爷的政治联姻(2 / 3)

了感动的泪水。

刘招孙表示,可以收下一千两献银,其他银两将退还给森悌,以后俸薪保持不变。

有了森悌带头,群臣有样学样,纷纷康慨解囊,向朝廷捐款捐物。

乔一琦捐银八千两;卢象升捐献一千两;王化贞捐银一万两;钱谦益是两万两······王应熊、堵胤锡、陈子壮、蒋德璟等人亦有捐献。

刘招孙只收取各人捐献三分之一,严令二品之下官吏不许捐献,违者罢官。

倒不是太上皇宅心仁厚,他很清楚,诏令一旦出了南京城,势必很很快走样,就像后世的捐款一样,沦为地方摊派。

到最后,普通农户也要被迫捐款,那就违背初衷了。

鉴于朱元章苛政,刘招孙在大齐创立养廉银制度。

大齐各级官吏俸禄,都用大米和银票混发。

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帝国官员们,除了享有基本俸禄,政绩拔擢者,还能得到恩赏,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工作绩效。

绩效一般不发粮食和银票,而是赏赐南洋胡椒、苏木、西洋机械表、鲸油、古董字画等,具备收藏和变现价值。

帝国官员的俸禄水平,数倍于前明。

以知府为例,前明正四品官发米二十四石,而在大齐,一个同知知府的属官的俸禄就达到八十石。

俸禄多寡虽不是决定吏治的关键因素,但是,想让官场保持清廉,至少要让官员们能用他们的俸禄赡养家人,能保持起码的生活尊严。

简单来说,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

否则,贪腐只会成为一种本能。

快被饿死,还能忠诚皇帝的官员,不是没有。

大明两百多年,就出了一个海瑞。

补充说明一句,在大齐,没有贪腐。

按照帝国法令,从中央到地方,官员禁止在普通市场采购,官员采购由专门商会承接,这个商会的总负责人,就是太上皇。

除夕这晚,宫门早早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太上皇照例在乾清宫举行家宴,与家人旧部一起宴饮,迎接新年。

这个习惯,被保持了快有二十年。

今年紫禁城的除夕家宴,相比往年,规格可谓一落千丈,很多菜品都消失不见,宴请的客人也少了很多。

康应乾不在了,乔一琦王化贞茅元仪老宋头病重,金应河金大久杨通等人也不在了,其他文官武将,要么驻守外地,要么失去太上皇信任。

当日赴宴者,除了太上皇的家人,武将有邓长雄戚金赵率教裴大虎吴霄林宇吴阿衡,文官有卢象升钱谦益森悌吕德民,再加上东方祝大祭司,以及康应乾的侄子康敬修····人数,比往年少了一倍不止。

宫门一排排大明角灯,因为费油,今年也不挂了。

往年花团锦簇,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焰火的场面,消失不见。

汤膳小菜、点心、果盅、苏糕、鲍螺都被撤去,

更别说冷膳、热膳、群膳四十品,摆酒膳、茶膳各二十品,饽饽、小菜、汤、粥、蜜饯食品一百零八品;

都没有了。

只是最简单的寻常菜肴。

桌上唯一的甜点,是金虞姬杨青儿在开原时代就爱吃萨其马沙琪玛。

沙琪玛是建州女真的特色小吃,在辽东颇为流行,两位太后都是吃货,萨其马制作简单,不像江南糕点那般制造繁琐,造价高昂,只用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状如糯米,烘炉烤熟后即可。

众人聊起辽东旧事,说到趣味处,捧腹大笑。

太上皇扫视众人,目光落在刘堪身上。

刘堪一天天长大,去年已经束发。

按说束发之后,就该大婚了。

只是今年太上皇征战江南,无暇过问此事,只得让两宫太后筹备。

今年夏秋,刘堪的两位母后,慈圣太后金虞姬,东太后杨青儿,开始秘密着手为小皇帝选婚,也就是选皇后。

慈圣太后推选禁卫军指挥使裴大虎长女为皇后,东太后推选帝国海军主官吴阿衡之女为皇后。

广德元年八月初六日,当钦天监已经开始选择大婚吉期广德元年十月初八日,只等太上皇最终敲定皇后人选时,刘招孙在江南前线得知此事,立即叫停了所有筹备工作。

大祭司佛朗西斯科给出的理由是:

皇帝大婚一年之内,只利七月,余月皆有碍。

也就是说,太上皇将儿子的婚期,推后了至少一年。

太上皇对天变节气之类不甚相信,大祭司的这些话,当然只是借口。

占领江南后,刘招孙野望更大,他想让广德皇帝与欧洲联姻,具体是哪一位公主,还不知道,

太上皇对他的欧洲臣僚们,下了这样一道死命令:

大齐皇后,必须在欧洲各国公主中诞生,如果没有,那就找一个出来。

“堪儿,朕与你的两位母后,宣谕礼部,为你大婚筹备,人选已经定下了。”

太上皇目光炯炯,望向刘堪。

刘堪连忙起身,拱手向太上皇道: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烽火晋察冀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赝品太监 舍弟吕奉先 红楼大贪官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