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604章 金陵霸气黯然收

第604章 金陵霸气黯然收(2 / 3)

对湖南、江西的联络,是为中策;

挥兵北进,烧杀劫掠,将齐军逐出江西,是为下策。

这样以来,各部齐军可以从容聚集,明军只能婴城自守,全无活络。

和历史上大多数决策者一样,惠登相最后选择了下策中的下策。

他独辟蹊径,充分汲取当年宁王叛乱时没有及时攻下赣州的教训,决定摒弃部下提出的上中下三策,继续向南,先攻下赣州,再集中兵力北进······

这个令人窒息的骚操作,葬送了南明最后翻盘的希望·····

三月十六日,惠登相亲率大军十余万水陆并进,朔江而上,于十九日进抵赣州城下。

明军重兵围困赣州,驻守赣州的第二兵团右协副将徐启仁与十倍于己的明军激战于城北,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赣州总兵胡友生遂凭险扼守,不再与明军交战。

此时对赣州齐军而言,即使是最近的援军也有千里之遥,赣州已经完全成为一座孤城。

赣州城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守将刘武元、胡有升督促部将高进库、刘伯禄、杨遇明、贾熊等奋力顽抗。

随着战事推进,双方相持不下,惠登相开始对自己“独辟蹊径”产生怀疑,越发举棋不定。

闰四月,赣州内绝粮草,外无救兵,胡有升见士卒饥馁不堪,下令宰杀战马充粮,赣州已危在旦夕。

由于惠登相在赣州城下浪费了一个多月宝贵时间,王得仁撤守仁川又导致赣南几乎没有防御。

于是齐军第二兵团主力进展顺利,各部援军几乎没有遭遇阻力便顺利抵达赣州战场外围。

闰四月上旬,齐军前锋进至东流县,奉惠登相之命镇守东流的明将尤高弃城而逃。

五月一日,孔有德、尚可喜突袭叛军老巢,赣南门户临川,守军拼死顽抗,城中百姓同仇敌忾,孔尚进展缓慢,双方如菜鸡互啄,也陷入拉锯战。

不过消息传到赣南前线,明军震恐,因为他们的家卷都在临川。

一时之间,明军军心动摇,惠登相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回援临川。

胡有升获知消息,开城尾随追击,明军急于撤退,一路损失军马辎重无数,仓皇撤回临川,向孔有德尚可喜发起勐攻。

五月十九日,惠登相主力至临川城郊,击败孔有德部,迅速入城,明军紧急加固城防,准备长期固守。

齐军三路大军共计四万人马,完成了对临川府城的第二次包围。

邓长雄指挥三路人马,先扫除外围,切断府城同其他州县的联系。

尚可喜招募数万百姓,在东起王家渡,西至鸡笼山一带挖濠沟,筑土城。

与此同时,孔有德在赣江文家坊至杨子洲段架设浮桥三座。

百姓参与挖壕架桥者,每人每天可得五十文钱,两顿米饭,无酒有肉。

明史记载:“重赏之下,江右各地刁民,争相从贼围城,临川遂不支····”

六月初,挖壕架桥工程基本完毕。

马进忠在蒲子塘驻营,筑高台于永和门东二里。台高十余丈。可以将城内详情一览无余。

惠民门外则有围濠缺口十余丈,临川平民可以自由出入,用以进一步瓦解守军士气。

临川城中,明军早已军心溃散,吴尊周等将领以求援为借口,纷纷出城投降齐军。

到七月初,城中剩余明军,连同江西、江南,湖南各地聚拢而来的明国遗老,齐军叛逆,三寸金莲教信徒,共计八万余人,坐守这座赣南孤城,困兽犹斗,准备与城外齐军做最后一搏。

七月十日,齐军于城外架炮千门,“昼夜攻打,几破两门”。

明军将江西各地精良火器集中于临川,死战不退,攻城颇为艰难。

七月十二日,惠登相披坚执锐,亲自出城袭击攻城最卖力的尚可喜部,一战击杀尚总兵,大败齐军,斩杀各部兵马一千余。

坐镇南昌的邓长雄闻之大怒,命令三路大军限期攻克临川城。

见攻城无果,齐军决定长期围城。

临川物资储备充足,但也架不住齐军长期围困,一个月后便快出现粮荒。

城中米价涨到十两银子一石,接着是一百两。

城中禽畜、老鼠,草根,树叶,树皮陆续被守军吃完,接着开始人吃人。

男人被称为“雄鸭”;女人被称为“伏鸡”;带刀者被称为“有毛”;无刀者被称为“无毛”;一旦碰到“伏鸡”和“无毛”的人,人们便会群起而食之。

惠民门外缺口每天都有临川平民逃走,这些想要逃离这座地狱的人,大都被守军用弓箭火铳杀死。

至广德元年十月十八日,齐军运来大批攻城野战炮,神火飞鸦,水师派来增援的两艘主力舰驶入河道,准备用巨型舰炮,向临川城发勐烈的炮击。

十九日,万炮齐响,“声闻百余里,山谷皆震”。

申时,朝鲜兵,蒙古兵沿着云梯登上城墙,在第二兵团的督战下,攻入临川城内。

惠登相上吊不及,被擒。

大学士姜曰广在偰家池投水不及,被擒。

宋奎光在城西被捕获,不降被杀。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烽火晋察冀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