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487章 康应乾的归宿

第487章 康应乾的归宿(2 / 2)

所归!”

旁边几位文臣还要继续劝说黄公辅,刘招孙摇摇手,下令将使团“安置北馆”,让其自行决定去留。

此后数日,刘招孙先后派出马士英、森悌等人劝降。

黄公辅只是盘腿打坐于客房中,一言不发,既不答应也不逃走。

章麻子几次带人冲进来要砍人,谁料黄公辅竟“延颈承刃,始终不屈”。

这般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特务头子也无可奈何。

此外,黄公辅还以绝食对抗,以至“米浆不入口者七日”,大有以死殉国的意愿。

那么如此倔强的黄尚书最后是如何投降的呢?

关于黄公辅投降,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一是《太祖实录记载,说诸文臣对黄劝降失败后,武定皇器亲自到软禁黄公辅的地方。黄公辅见刘招孙时立而不跪,他亦不在意。其时正值寒冬,武定皇帝见黄公辅衣服单薄,便解下身上大氅,亲自给黄公辅披在身上,并对他多有关切。于是感动了黄公辅,这才臣服于大齐。

二是《大齐帝国年鉴·黄公辅传记载,说武定皇帝想收服黄公辅,便命马士英劝降。马士英见到黄,没有提投降的事,只是谈古论今聊了半天。随后,马士英向武定皇帝汇报说,在聊天时,屋檐下的雪水溅落在黄公辅布鞋上,黄公辅急忙躲开。马士英判断,既让连鞋子都如此爱惜,必爱惜生命。刘招孙于是亲自探视,见黄公辅衣服单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一番嘘寒问暖,黄公辅大为感慨,于是下跪臣服。

三是《太祖皇帝秘史齐国十九世纪中期历史小说中记载,说黄公辅虽然一身正气,然而却颇好色,于是大齐司礼监秉笔太监东方祝亲自潜伏扬州,重金购得美姬,将美人送去劝降·····

话说这这扬州瘦马虽不是倾国倾城之貌,床笫功夫却是从小便被调教好的,而且楚楚动人,直迷得黄公辅神魂颠倒,只是一劲地胡思乱想,一番敦敦善诱之后,黄终于放弃了殉国的念头,转而同意投降大齐。

前两种说法皆有史可查,而东方祝用扬州瘦马色诱之说,明显是小说家为吸引流量的杜撰,不足为信。

总之,在太初二年冬天来临前,十三名使者全部投降大齐,从此开始为武定皇帝效力。

十一月初,大军准备返回北方前夕,王化贞为康应乾求情,乞求太上皇能允许康监军告老还乡。

刘招孙这时才想起远在沉阳的康监军。

康应乾失势后,原先那些把首相府门槛踩烂的人,立即树倒猢狲散,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都远远避开康应乾,生怕自己和大齐首相发生任何联系,遭受牵连。

只有乔一琦王化贞谢阳对这位老搭档不离不弃,对他多有照顾。

武定皇帝在鲸油灯下翻阅奏折,细细读了几遍,转身便奏章递给慈圣太后。

金虞姬朝裴大虎使了个眼色,家丁头子向皇帝请求道:

“康监军和乔监军是跟随圣上多年的老部下,虽犯了些小错,却是心向大齐,康应乾六十有二,也不知还能活几年····”

刘招孙冷冷道:“犯了些小错?说说,他犯了什么错?”

裴大虎哑口无言,突然被太上皇这样问,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臣·····”

“让他们告老还乡吧,以朕的名义,从内务府调拨八万两银子,赏给康应乾和乔一琦,另外,允许他们带自己的卫兵回乡,礼部晓喻天下,乔康二臣,对我大齐,劳苦功高,允许两人死后入太庙。”

王化贞与裴大虎齐声谢道:

“陛下洪恩,臣等感激涕零!臣替康乔二人谢过陛下。”

刘招孙抬头望向窗外,寒风呼啸,阴彤彤的云朵像黑心棉一样低垂在淮扬天空,腊月间,随时都会下下来一场大雪。

“要变天了,朕,又要杀人了。”

最新小说: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舍弟吕奉先 烽火晋察冀 红楼大贪官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赝品太监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裂石响惊弦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