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404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

第404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2 / 3)

幞头。

四门分别为:东称威武门,西称广积门,南称永清门,北称镇定门。

设望台楼8座46间,戌楼八处,戌铺四十六处,城门楼下有内外两道城门,门洞配有瓮室。城壕深达九尺,壕内碧水盈盈,环绕全城。

这座坚城在经历白莲教、漕军、流贼蹂躏后,现在成了大齐近卫第十四军的驻地。

蒲刚率大军驻守临清已有两月,近卫第十四军中军大帐设在广积门。

两个月以来,不断有战兵从各地聚拢而来。

驻守的开封、商丘的近卫第十二军战兵,驻守京师的近卫第一军、第二军战兵。

蒲刚早早得到京师大爆炸的消息,齐军损失惨重,武定皇帝下落不明。

失踪只是委婉的说法,皇帝怕是已经尸骨无存了。

蒲参将是武定皇帝亲自带出来的兵,浑河血战时刘招孙杀入正黄旗大阵,救出当时还是旗队长的蒲刚,为此平辽侯中箭多处。

浑河战后,蒲刚升为把总,泰昌三年灭后金时,他已是近卫第二军的副千总。

武定皇帝登基之前,蒲刚被成为近卫第十四军主官,兼着济宁参将的头衔,跟随袁崇焕镇守北运河山东段。

袁崇焕前往倭国后,北运河的大小事务都由蒲刚负责,直到最后王恭厂大爆炸发生。

蒲参将对皇帝的感情,一点也不比邓长雄、王二虎等人少。

得知京师变故后,倔强的蒲刚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逃回辽东,而是在山东继续坚守。

他要让济宁成为大齐在关内最后的堡垒,直到自己战死。

为了能长期坚守,他率领十四军移驻临清。

相比济宁,临清城更为坚固,人口更多,银钱粮草也是山东第一。

“武定皇帝一定还活着,”

既然大爆炸后还有很多战兵逃到山东,那就说明皇帝也没事。

“本将守在临清,等着皇帝!他一定会回来!”

身边几个把总劝说蒲刚乘乱逃回辽东,与辽东守军合兵一处,蒲刚一口回绝了这个建议。

“我们若是都走了,武定皇帝这些年征战辛苦,将士们的流血牺牲都白费了,再说,四川、河南、陕西,都还有咱们的兄弟,留下便是个念想,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

齐军军法严苛,临清物产丰饶——单是被蒲刚抄略的粮草物资便足够大军支撑两年时间。

于是,在主官和训导官的坚持下,大家放弃逃走念头。

这支孤军开始认真经营运河最富饶的大城,等待他们的皇帝归来。

等待的过程,蒲刚没闲着,他照抄武定皇帝当年在开原的方式,以戚家军招兵标准招募新兵,就地训练。

很快得到三千五百多名新兵。

京师爆炸后,北运河沿线最不缺就是走投无路的漕工纤夫。

按照戚金的说法,这些纤夫都是最优良的兵源。

临清乃繁华之地,黄知州躲猫猫死后,齐军在知州地窖里搜出八十多万银子,再加上两个月前击退刘芳亮时缴获的银两粮食。

现在蒲刚有钱有粮有人,这更坚定了他们坚守临清的信心。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这位主官顾不上奏请武定皇帝,告诉皇帝说他要紧急扩军——首先得能找到皇帝本人——就开始竭尽全力在临清招兵买马。

不仅如此,齐军还开仓放粮,将临清州城中的青壮全都招募起来守城。

女人也没闲着,她们编织铠甲,帮着钻燧发枪枪管。

短短半个月时间,蒲刚和邢忠义近卫第十四军训导官就把原先人畜无害纸醉金迷青楼遍地的临清城打造成一架可怕的战争机器。

邢忠义从袖中摸出个袖珍金算盘——是从黄知州地窖里缴获的——噼里啪啦拨弄半天,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蒲刚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两人搭档已经有三年光景,彼此熟知,只要看见训导官这表情,便知道这位落第秀才又有什么不祥预感要发生。

“蒲参将,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蒲刚放下手中茶壶,挠了挠头皮,已经没有现在更糟糕的情况了。

“皇帝下落不明,乔监军、康首辅不知是死是活,你还有什么更不详的预感。”

邢忠义连忙拉过蒲刚,指着他那张手掌大小的袖珍金算盘。

蒲刚看也不看,不耐烦道:“我不认得这劳什子,你有话就说。”

“那我就说了啊,老蒲,咱们粮食不够了,照这样天天吃下去,最多十天就要断粮。”

啪的一声,蒲刚手中茶壶跌落地面,粗瓷茶壶摔成碎片。

“啥?没粮了?”

半个月,蒲刚用抄家得到八十万白银,在临清钞关把几百条白船粮食买空,得粮三万多石,足够守军吃到明年冬天了。

邢忠义叹口气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些天你又是招兵,又是募集壮丁,还要给北边逃难过来的灾民熬粥吃,咱们那点粮食,够干啥?”

蒲刚拍了拍脑门,作为主官,行军打仗他还算在行,可是长期守卫城池,合理分配粮草,他却是没经历过。

“再用银子去买啊,邢训导官,几十万人口的大城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烽火晋察冀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