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387章 天启大爆炸

第387章 天启大爆炸(1 / 3)

贞宝元年1626年五月,京城大爆炸悲剧发生的前夜。

大唐皇帝李献忠在西郊接见了夏之令一行,双方话不投机,夏之令被皇帝痛斥一番,并受到威胁,李献忠声称要阉了这群狗官。

不过次日也就是五月六日,皇帝就改变了对南明使者的态度,据说这种改变是因为投降文官对皇帝的劝说起到了作用。马金星邀请使者留在京师,在唐国为官,给贞宝皇帝效命。

当夏之令意识到南北和谈已成泡影时他婉言谢绝了唐国大学士的邀请。

出于对这位不辱君命的南明使臣的敬意,贞宝皇帝派兵护送使团出城,允诺使团返回南京。

夏之令是万历四十二年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担任南直隶御史,刘招孙罢黜御史,废除言官,夏之令一怒之下便投奔弘光皇帝。朱常灜以国士待之,夏御史身受国恩,眼见这次通北之行无果,自然不愿空手而归。

临行前夜,正使不惜重金,犒赏卫兵,安排一名明军弓手秘密潜入永定门城墙,将弘光皇帝手书的书信射入瓮城。

书信开篇向伪齐皇帝阐明南明君臣对待北虏的态度。总结出武定皇帝犯下的十项大罪,每条大罪都是罄竹难书,罪恶滔天。朱常瀛其实是刘宗周警告说,刘贼已四面楚歌,伪齐在山东、河南两地设置的管理衙署,当立即向朝廷投降——目前两地残余开原军仍在顽抗——建议刘招孙立即下令,让这些残兵投降。

若能协助明军收复河南山东,弘光皇帝或可出兵保住刘招孙性命。

当然,至于如何能在数十万流贼围攻中救出武定皇帝,保住刘招孙性命,信中并没有提及,或许南明朝廷也想不出来吧。

永定门战兵接到书信,立即上交给统帅戚金,戚金粗看了一遍,不敢迟疑,亲自把信交给武定皇帝。

皇帝御览此信后是何反应暂不叙述。

且说五月五日这晚,副使陈洪范发现夏之令联络开原军,于是连夜向马金星等人告密,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率部归顺贞宝皇帝。

李献忠派出老营骑兵追赶通北使臣,最后在阜城追上了仓皇逃走的夏之令等人。

马金星邀请夏正使加入大唐,夏之令再次拒绝,最后,他被李献忠下令处死。

至此,南北和谈彻底破裂,弘光皇帝坐山观虎斗的幻想也化作泡影。

五月五日,酉时初刻,广安门瓮城。

武定皇帝的中军大帐从永定门搬到了这里,因为流贼攻打永定门失败后,转而进攻广安门。

而广安门是九门之中防守最薄弱的所在,城外工事大都已被流贼摧毁,兵力也是捉襟见肘,朱河和楚金声扛了五日,近卫第十一军八百多名守军全部战死,两位主官也先后殉国。

刘招孙将永定门防务交给王二虎负责,自己亲率近卫第一军、第二军、第十军一部镇守广安门,经历数场血战,终于挡住流贼攻势,不过开原军损失过半——这种没有外援的攻城战,守方兵力消耗殆尽只是个时间问题。

自二月底京师陷于流贼围困,京师保卫战爆发以来,迄今双方鏖战已两月有余。

齐军与唐军皆伤亡惨重,双方消耗马匹、火药、兵车器具无数,京师九门,触目惊心,用人间地狱来形容战场惨状毫不夸张。

刘宗敏攻打永定门失利后,再次纠结人马,围攻广安门,流贼数万人马数攻不下,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流贼在护城河对岸垒起了六座巨型土墙,数十门红衣大炮俯视广安门城头,日夜轰击,城头开原军伤亡惨重。

四月十日,在经过长达五日的炮火准备后,刘宗敏以为已经将广安门城墙上的火炮全部摧毁,城破在即,于是集中所有力量,共计出动五万人次,集中向广安门发动第五轮进攻。

打红眼的刘宗敏将流贼这些天从京畿周边搜捕来的齐国百姓共计两万多人全部押上,老营在后面用长刀弓箭威胁逼迫百姓向城墙走去,使用竹梯钩梯之类的简易器械直接蚁附攻城。

由于城墙上的炮兵已被对面土墙红夷大炮消灭殆尽,只有最后二十多门野战炮还在城头绝望的抵抗,它们无力阻挡炮灰靠近,在火铳兵三轮齐射后,幸存的流贼纷纷顺着云梯登上城墙,与守军展开肉搏,双方从辰时战到黄昏,广安门城下尸积成山。天子脚下化作人间地狱,鼠疫瘟疫接连爆发。护城河被尸体填满,郁结的血肉充斥河道,河水不能流淌!对岸土墙不再修筑,也不再发炮,因为城墙上挤满了流贼。

永定门城墙前堆起的尸体高度几乎与垛口等齐,流贼踩着尸山,轻松一跳,就可以跳到守军头上。

同样陷入山穷水尽的刘宗敏派出最后一千老营,老营精锐们踩着百姓和流贼堆起的尸山,跳上城头,砍死疲惫至极的开原军,他们终于要攻破广安门,占领京师。

广安门瓮城,空荡荡的大帐内站着武定皇帝和首辅杨镐,乔一琦等人已经不知所踪。

章东带着两名卫兵侍立帐外,武定皇帝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军卫队,现在就剩下这些人了。

“陛下,那边说什么?”

杨镐强撑着疲惫老迈的身躯。

一群心腹重臣,或死或降,袁崇焕孙传庭马士英为山海阻挡,不能救援,

最新小说: 杜林日记 帝国风云 赝品太监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大汉小吏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红楼大贪官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十国江山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