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57章 辽东水师

第157章 辽东水师(2 / 3)

路。”

说着从身上摸出几锭碎银,高高举过头顶。

这人真把自己当成打家劫舍的绺子,刘招孙回头问乔一琦:

“乔监军,本官像绿林好汉吗?”

乔一琦想到刘招孙一直不还钱,脱口而出:

“何止是像,简直就是!”

刘招孙哈哈大笑。

智取威虎山里学来的绺子黑话,已经用完。

于是不和这挑垛人废话,开门见山道:

“本官便是开原总兵,皇上封赐的平辽侯,本官不问你要银子,反而要给你们送银子!”

挑垛人一惊,连忙跪倒叩拜。

刘招孙的大名早在辽东传遍,在偏远之地是和黄大仙齐名的存在。

“你们放排一趟挣多少银子?”

挑垛人抬起沟壑遍布的脸,望向总兵老爷,像在仰望神明:

“刘老爷,筏工拼命一趟,能挣二两银子,打点绺子,给辽兵克扣,最后落到手里的不到半两。这两年鞑子祸害辽东,不让进山砍树,不让放筏子,江口船厂也停了,好多兄弟没活儿干,吃不上饭,咱老娘去年也饿死了。”

挑垛人沿着浑江一路漂泊几百里,身心疲惫,说着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

“幸好刘老爷打败了建奴,筏工才有饭吃。小人点儿背,这趟遇上了绺子,大掌柜说今年年景不好,把咱银钱抢光了,就剩这点。”

辽东放排人生存之艰难,比之天津运河上的纤夫,有过之而无不及。

常年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让这个群体具备坚韧的意志力和旺盛的战斗力,木筏漂流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严密的纪律性,在湍急的江流中,只有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生存下来。

刘招孙忽然意识到,这些放排人其实就是自己现在能找到的最优良的海军兵源。

他心中狂喜。

表面却是满脸戚容,长叹一声,伸手扶起这个倒霉的挑垛人。

旁边站着的乔一琦等人也是摇头叹息,感慨辽人生存艰难。

受水文影响,一年之中,可以放筏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春天从长白山出发,一路惊涛骇浪,蚊虫野兽,被老天爷刁难,被土匪勒索。

好不容易到了下游繁华地界,又有赌场妓院和相好的,把他们辛苦钱榨的干干净净。

活着回家的人,钱剩不下多少,只有等待明年再出去搏命。

挑垛人呆呆的望着刘招孙,知道这位是刘神仙,专门救苦救难。

刘总兵在辽东一年,活人无数,他的故事被家家户户传颂,很多辽民家里都供奉有刘招孙的神像。

“你叫什么,可会驾驶海船?福船、沙船?”

“回老爷,小人叫孟进宝,三十一岁,常年往返鸭绿江口,各种船都会!懂得升帆。”

刘招孙大喜,细细打量挑垛人。

此人胆气十足,看起来精明能干,符合选兵条件。

既能做挑垛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

“孟进宝,你可认识本官?”

“刘总兵名号辽东都知道,连长白山的绺子都供奉刘大人!刘大人在浑江让死人变活,在开原只收一半的田赋,是世间救苦救难的活神仙。”

刘招孙眼前浮现出座山雕(东北大绺子)给自己烧香叩拜的画面。他呵呵一笑,谣言越来越离奇,估计再过两年,关于自己的二人转都要编出来了。

孟进宝望着刘招孙,望着这个活神仙,因为情绪激动,他身子微微颤抖。

老天开眼,从长白山一路漂泊,沿途被绺子打劫,被辽镇欺负,走投无路时,竟遇上了刘总兵。

“当了兵,就要受军法约束,不像从前那般散漫。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要你打谁,就打谁!否则军法从事。本官丑话说到前头,我可不止是活神仙,更是活阎王,杀人起来,从不心软,当日在沈阳,叶赫屠城,本官一天便杀了三千鞑子!一个不饶!”

孟进宝连连点头,他听说过刘总兵大名,也知道他治军严苛。

这放排子行当,每年都有兄弟死去,九死一生还遭人歧视,要不是为了养活家人,他早就不干了。

“小人吃得苦,不怕死!前日被绺子抓住要银子,把我吊起来打,眼都不眨一下!大人让我朝东,我绝不朝西!”

刘招孙望着他手臂上的鞭痕,赞许的点点头。

“每月二两银子,杀鞑子,做大事!以后还能去倭国!你的家人可以在开原分田,安家立业。不必再待在深山老林受罪。”

孟进宝连连磕头,口中大声道:

“小人愿意追随刘总兵!遵守大人军律!”

刘招孙摸出几块碎银,递给孟进宝:

“好,军中无戏言!从今日起,你就是我辽东水师的第一位旗队长,这是你这个月的月饷,只要忠心做事,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孟进宝看见白花花的银子,还想推辞一下,刘总兵已经把银子塞到他手里。

“孟把总,再去找些愿意跟随本官的筏工,用你们的筏子,把西岸的战兵和战马运送到东岸!随本官一起去朝鲜,做大事!”

注释:

(1)挑垛人:吃排饭的行业里

最新小说: 烽火晋察冀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舍弟吕奉先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裂石响惊弦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