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吾乡(2 / 3)

足够。(对此刘招孙表示不能苟同)

熊廷弼还说,李如柏死后,李如桢每日只是酗酒作乐,也无心辽事,熊廷弼准备上疏皇帝,将这个纨绔之地调回京师,熊廷弼感慨辽事难为,朝廷又调集几只客兵奔赴辽东,最后他告诉刘招孙说,朝廷的封赏很快就要下来了,皇上这次龙颜大悦,一连几晚上没睡着,让他做好加官进爵的准备。

刘招孙对加官进爵之类不是很感兴趣,辽东羁縻之地,很快便将不保,如果皇上现在能多赏赐自己几万两银子或者几百头耕牛,刘招孙就谢天谢地了。

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参将大人带着几位新近招募的民事官,每日在开原四郊忙碌分田。

开原城中死亡流散的九千三百亩多百姓民亩,也陆续划入军田。

这样以来,今年刘参将共计获得两万七千五百亩土地,这个数字只有他当初计划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

“这便是参将大人追求大道的结果,哈哈哈,参将大人高风亮节,康某不及,不及啊,”

给辽民分田的时候,康应乾不忘一直拿这个说事儿,以证明自己当初建议抢大户的正确性。

刘招孙没功夫搭理这个老油条,他将新占据的田地全部分给了辽民,当然还有些原先马林等将领的佃户,虽然这些人中很多都已经被建奴和溃兵杀死。

参将大人不准备再给战兵分田,他计划将这三千七百名战兵训练为职业军队,让他们彻底摆脱农业生产,当然,这样以来,他的粮食供应便会更为紧张。

事在人为,刘招孙现在感觉自己变成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计算各种数字问题,大军粮草每日消耗,田地分配,种子购买·····

无论如何,追随刘招孙从浑江一路至此、将刘参将视为神明的辽东难民,在经历了家破人亡、千辛万苦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刘招孙规定,两千名壮丁每人分得十亩上田,前两年每年交四成地租,耕种三年后,每年只交两成。

这与当下辽东佃户们动辄六七成的佃租相比,已经算是很低很低了。

辽人感激涕零,更将刘招孙视作是拯救辽东的神明,有人在家中给参将大人立起了牌位供奉。

三月下旬,耳目聪明的康应乾给刘招孙透露了京师朋友传给他的消息。

康应乾的报捷奏疏呈递上去后,皇上龙颜大悦,已经下令由兵部尚书黄嘉善负责,合兵部、都察院、顺天府有司共同查验此次开原之战战功,万历还准备让刘招孙去一趟京师。

上次浑江血战俘获的真夷和包衣现在都关在京师天牢,再加上这次擒获的百十个俘虏,把俘虏凑在一起,一起搞个献俘仪式,就像当年平定壬辰倭乱后献俘一样。

刘招孙知道真正让皇上龙颜大悦的,估计还是熊廷弼的奏疏。

不过他颇为吃惊,没想到万历要搞这样大的阵势,这让他对万历吝啬的性格又有了新的认识。

开原之战俘获真夷包衣俘虏共计一百三十二人,战后就将他们分散关在城内大牢中,半个月多陆续死了二十多个,现在还活着的就剩一百零八个了。

这些俘虏每天消耗几十斤粮食,对刘招孙来说,也是个不必要的负担,送到京师砍头领赏当然是最好的,不知道这次万历会赏赐多少钱。

不过相对于军心士气、政治前途,赏银多一点少一点,刘招孙也不十分在意。

在万历的亲自关注下,官僚体系运作效率极高,四月初三,各部院便派出的哨骑,先期抵达开原,确认周边安全后,立即派出文官进入开原城查验军功。

尽管上次刘招孙派骑兵营出击后,开原周边的建奴哨骑已经全部绝迹,不过为了提防丁碧等人暗中捣鬼,刘招孙还是派出骑兵营护卫,保护京师来的文官顺利抵达。

刘招孙与监军康应乾热情接待这些京官,乔一琦负责和他们闲扯聊天,当然最重要的环节还是送礼。

乔一琦明确表示从此不再借给刘招孙一文钱,因为刘参将还欠他八千两银子没还······

好在刘招孙在开原城内口碑还不错,在这个时代,大好人可不是一张简单好人卡,而是具备信用值的功能。

开原以商为本,只要你有银子,城内啥都不缺,刘招孙让康大人出面,以自己的名义四处赊账。

康大人赊了东珠赊高丽参,赊了南货赊珠宝。

最后又找岳父杨镐凑了点银子,终于把礼物凑好,又是送银子又是送东珠送高丽参,总共花了两千多两银子,才喂饱这几个京官。

有了银子开路,再加上加上吃吃喝喝,双方关系迅速拉近,几位文官对这个长相英俊的参将,顿生好感,有位礼部的主事还准备给刘招孙再介绍一个小妾······

兵部的官员查看了硝好堆集的首级,发现竟然全都是真的,大家都有些诧异,因为自打李成梁之后,杀良冒功已成为辽镇的潜规则,他们来验功时只要钱到位,也只是睁一只闭一眼,

没想到刘参将竟如此实在,五城兵马司一个千总忍不住劝说刘招孙可以夹带一点死难百姓的人头,经过他们这道手后,到了京师,不会再有人查验。

刘招孙只是

最新小说: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舍弟吕奉先 烽火晋察冀 红楼大贪官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赝品太监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裂石响惊弦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